当孩子情绪失控,其实是在向你求助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1-12-02 03:42| 阅读:911
Parent learning camp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1-12-02 03:42| 阅读:911
细心的妈妈发现,从2岁起,孩子们就越来越有性格了。
但凡不合他们心意的事,他们一定会摇头说“不要”,
对于想做的事,即便家长不认可,他们也会说“非要”。
不止如此,他们甚至会对父母拳打脚踢。
这种现象到底是突然产生的,还是有迹可循呢?
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失控,是在向我们释放一个信号,我们需要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潜在表达。
任何一件芝麻绿豆大的事,都可能是导致孩子情绪失控的引爆点:
➤ 看中了某个玩具,家长没给买,便开始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 搭积木时,稍微遇到点困难,就爆了,直接把零件摔到桌子上;
➤ 想要出去玩,家长不让去,就会开始哭闹;
➤ 在学校被同学抢走了心爱的玩具,会声嘶力竭的抓狂。
一般来讲,家长这时候会有这几种表现:
1、急着让孩子不要哭闹,不惜以打骂来阻止孩子哭闹;
2、急着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接受现实,停止哭闹;
3、把孩子晾在那里,不闻不问,坐等孩子自己情绪平复。
当孩子情绪失控时,难道,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很多爸爸妈妈说:孩子心情好的时候跟天使一样,真是可爱;但是当他有情绪、发脾气的时候,我却不知如何是好。
我们养孩子的时候会经历孩子各种各样的情绪,这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往往会享受孩子的开心时刻,却应对不了他们的愤怒或沮丧,或者想像灭火一样赶紧把他们的负面情绪扑灭。
下面先来讲一讲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1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
现在很多家长舍不得孩子难过,千方百计取悦孩子。
比如孩子输了比赛,父母就会马上安慰孩子:“没事,下次努力一定赢。走吧,我们去动物园吧”。
这样孩子的情绪很快被转移了,他来不及体验失败的情绪、思考总结下一步的目标。
对孩子来说,没有自己的思考,他学习处理自己情绪的机会就丧失了。
长期以往,孩子就会越来越骄纵,一旦有什么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失控、哭闹、发脾气。
2
父母忽视对孩子的情绪管理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公布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中显示,在家长最关心的家庭教育项目中,孩子的情绪教育只占11.93%。
在不久前,一则刷爆朋友圈的微博截图更是让人痛心疾首。
女儿:“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一句高傲俏皮的回答,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可悲的是,这段对话不是上司对下属,不是买家对客服,而是母亲对女儿。
至亲之间,称赞与肯定就这么困难吗?作为妈妈爸爸的家长尊严真就比孩子的情绪情感更重要吗?
3
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
容易情绪失控的孩子数不胜数。这往往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甚至这是孩子对父母心理状态的一种继承和延续。
有些父母在孩子惹自己生气之后,往往会失去理智,对孩子大吼大叫,最后冷静下来又懊恼不已,其实就是在不断重复情绪失控的过程。
随着类似情况日复一日的重演,这种心理模式逐渐被孩子习得和继承,最后孩子也会变成容易失控的人。
4
孩子触觉失调
孩子情绪失控,有时并不是个性问题,而是因为“触觉失调”。
人类在胚胎期,有三层结构,最外层日后发展成皮肤及神经系,也就是说人类的触觉和神经体系是相关的,触感便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辨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及情绪的好坏。
触觉失调的孩子最常见的表现为粘人、爱哭、怕陌生、胆小、孤僻、坏脾气、固执、挑食、偏食、咬人等,这些进而影响其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剖腹产的生产方式使孩子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触觉刺激。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使孩子活动空间减少,缺乏户外等游戏。在成长过程中被家长保护过度或限制过度等都会导致孩子的触觉失调。
怎么应对孩子情绪失控?
父母必须要明白,儿童对情绪的认知、表达、疏导都是发展的初步阶段。
他们还不能分辨情绪,只能笼统地感到“这让我不高兴”。
而且他们会用直接的方式把情绪表达出来,比如大喊大叫、摔东西、发脾气等。
作为父母,我们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通过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等线索去准确判断孩子的情绪。
只有这样才能搞清楚孩子行为和情绪背后等原因,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
认同孩子的情绪
如果我们理解孩子,就能够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不会被同一个问题困扰。
小宝有次来上课时,突然哭了起来,老师没有指责他,也没有问他为什么哭,只是抱住他拍着他的背说:“小宝,你很伤心哦。”
小宝哭了一会儿,自己就说想妈妈了。老师就说:“哦,原来是想妈妈了,你完全可以早点告诉老师,不用不好意思。”
孩子只是需要你的认可和理解。
孩子入园都会想爸爸妈妈,很多家长会说“不要想爸爸妈妈,我们下班就来接你了”,这就是不认同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说:“我会想妈妈的。”那么就回答:“妈妈也会想你的。”
2
帮孩子认识情绪
孩子能感受到的情绪是模糊的,所以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定义情绪,这样孩子才知道情绪是有边界的,是可以控制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介绍情绪的绘本,让孩子直观的学习,碰到这种情况是什么情绪。
适合4-6岁:《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菲菲生气了》《生气的阿瑟》《我就是想要干坏事!》
适合6岁以上:《卡夫卡变虫记》《野兽国》《亚历山大和倒霉、烦人、一点都不好、糟糕透顶的一天》《斯宾奇发脾气》
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情绪。把他们的思路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怎么解决问题的积极思考中来,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3
引导孩子调整情绪
教孩子有效发泄自己情绪的方法,比如运动、大喊、大哭、唱歌,或者通过谈心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但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
孩子透过观察、模仿,不断吸收父母面对情绪的风格。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运用技巧和练习,就能调好孩子的情绪体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情绪的主人。
4
陪孩子玩触觉游戏
家长可以让孩子接受一定的触觉小游戏的训练,从根本上调整孩子的情绪失控。
麻布刷身游戏:
用麻布用中等力道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手心、足部,可以边唱歌或者讲故事,保持轻松的氛围,以免孩子过度紧张。也可以用毛巾、海绵、妈妈化妆用的软刷子代替。
大毛巾卷游戏: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再轻轻滚动或者下压,也可以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强化各个部位的触觉感受。
小刺球游戏:
用带突起的小刺球在孩子身上进行滚动、摩擦、轻压,主要刺激孩子的后背、脚心、手心、腋下、脖子,四肢与前胸可以让孩子自己完成。
提高孩子的控制情绪能力,是父母的必修课,也是我们沐苗老师的职责。
触觉不足的表现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改变,所以我们会用专业的感统课程去改变及帮助更多的孩子,让更多的孩子都可以获得正向的、积极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