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看|走出专注力理解误区!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2-07-15 10:11| 阅读:756
Parent learning camp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2-07-15 10:11| 阅读:756
01
专注力是什么?
专注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
专注力又分为主动注意与被动注意,很多人会误把孩子的被动注意认为成孩子的主动注意能力,从而导致孩子的专注力水平得不到改善。
02
专注力的两个特征
一、指向性。
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
孩子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指向在某一个学习活动或任务上面。这个过程中他的目标是否明确非常重要。
如果这个孩子指向性不好,很可能在课堂上当老师发出指令的时候,他会顾左右而言他;或者需要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不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注意力指向性不好表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主要是做事分心。
二:集中性。
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
就是说孩子注意力维持的时间,如果它的集中性不强,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它和专注力的指向性特征是离不开的,明确的指向+良好的集中性,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某个任务。
专注力的集中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那些认为孩子年龄小,长大以后专注力自然提高的看法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他忽略了有些孩子本身专注力发展不够成熟,很可能会带来注意力的落后。严重的是在注意力落后的孩子里面,大概有一半可能会持续终生,完全是因为他们存在注意力的缺失。
03
专注力的四个特质
1、注意的稳定性
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也就是听课质量;例如当孩子在听课时大部分时间处在“溜号”状态或者偶尔会出现“溜号”状态。导致孩子知识断点比较多,直接影响听课质量。
2、注意的广度
也就是注意的范围有多大,它是指人们对于所注意的事物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研究表明,在一秒钟内,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6相互间联系的字母,5—7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3—4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几何图形。
当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注意广度。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广度要比成年人小。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及不断地有意识训练,注意广度会不断得到提高。
3、注意的分配性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力平均分配于活动当中。比如,孩子能够一边看书,一边记录书中的精彩语言;你能够一边炒菜,一边听新闻。
人的注意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关注。如果要求自己什么都注意,那最终可能什么东西都注意不到。但是,在注意的目标熟悉或不是很复杂时,却可以同时注意一个或几个目标,并且不忽略任何一个目标。能否做到这一点,还和注意力能够持续的时间有关,所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逐渐培养有效注意力的能力。
4、注意的转移性
注意的转移是指一个人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及时将注意从一个对象或者活动调整到另一个对象或者活动。注意力转移的速度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也是快速加工信息形成判断的基本保证。
例如,在孩子看完一个有趣的片子后,让隔壁的姐姐给孩子来讲解数学的解题思路,如果孩子能迅速地把注意力从片子中转到解题当中,孩子的注意转移性就不错。
04
专注力常见误区
1、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长大了就好了。不是俗话说“长大就好了”吗?
2、有的家长说,孩子在家里看动画片,玩游戏,他一个小时都不带动的,专注力很好啊!
3、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专注力只是学习习惯的问题。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从而导致专注力不好。
4、还有的家长认为男孩子皮一点也正常,和专注力有什么关系呢?
5、还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基本专注力的书,在家里练习一下就好了。
..........
我们在讲孩子专注力时更多的是指孩子的主动注意能力。也就是孩子在上课、学习时的注意能力。
当30-40人班级,孩子对不太感兴趣的课程,需要孩子主动的去关注教师,此时的专注力就是主动的,是投射性的。孩子平时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或者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时,往往这些事物是吸引着孩子的,不需要孩子过多的思考,消耗孩子的能量,孩子也不会感觉到累,所以持续的时间比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