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习营

Parent learning camp

孩子成长落后别错怪,可能是感统失调在作祟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4-09-03 09:47| 阅读:182

很多宝妈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小心翼翼,依然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 别人家孩子都会爬了,他还不会;

  • 别人都会跑了,他还总是让抱着;

  • 别人都会叫爸爸妈妈了,他还在贵人语迟……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你是否因为孩子这些“异常” 表现而感到困惑焦虑甚至生气


或许,你在不经意间错怪了孩子好多年,而这一切的背后,可能是感统失调在作祟。


  • 注: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也并不是所有感统失调的孩子都需要进行训练。



01

什么是感统失调?


简单来说,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很多时候,家长们会因为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批评他们 “不专心”“调皮捣蛋”。


然而,这可能并不是孩子的本意,而是感统失调中的一种表现。



  1. 孩子可能是因为前庭觉失调,导致无法安静地坐下来,总是动来动去;

  2. 在写作业时总是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不认真,但实际上这可能是由于本体觉失调,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控制能力不足;

  3. 还有些孩子可能胆小怕生、不合群,家长往往会觉得孩子性格内向,但这也可能是孩子触觉失调。



02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感统失调?


家长可以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表现。如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对声音或光线过于敏感、阅读困难等。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专业的机构进行评估和诊断。



感统失调一般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程度:


  • 轻度:在一些特定情境下才会表现出轻微的感统失调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在后天发育过程中大概率可自行得到改善。


  • 中度: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较为频繁,且不仅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生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 重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难以独立完成任务


一旦确诊孩子有感统失调,也不必过于惊慌。感统失调是可以通过专业的训练来改善的


  • 通过平衡木、滑梯等器械训练可以改善孩子的前庭觉失调

  • 通过拼图、搭积木等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本体觉和手眼协调能力

  • 通过触觉球、按摩等方式可以缓解孩子的触觉失调


多了解一些感统失调的知识,别让感统失调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