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心灵绿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小知识!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4-12-10 09:05| 阅读:169
Parent learning camp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4-12-10 09:05| 阅读:169
从孩子出生到成年,我们往往关注他们的身高、体重,关心学业成绩是否优异,却容易忽略那片隐秘且重要的领域。 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心灵如嫩苗般快速生长、塑形的关键期,悉心守护这颗 “绿芽”,关乎孩子的一生幸福。 以下这些心理健康小知识,值得每位家长与老师认真研读。 01 情绪识别 为内心感受 “贴标签” 孩子们并非天生就懂得分辨喜怒哀乐,很多时候,他们只觉心里 “乱糟糟”,却不知如何表达。 家长要从小引导孩子识别情绪,像是用简单直白的话语:“你现在皱着眉头、嘟着嘴,是生气了对不对?” 或是借助绘本故事,让孩子在卡通角色的经历中,认识快乐、悲伤、愤怒、恐惧等常见情绪。 教会孩子给情绪 “贴标签”,是他们学会自我调节的第一步。 02 合理宣泄 给情绪一个“出口” 情绪积压就像气球过度充气,迟早会 “爆炸”。当孩子生气、委屈时,得允许他们合理宣泄。 运动是绝佳方式,一场酣畅淋漓的跳绳、慢跑,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驱散阴霾情绪; 放声大哭也无妨,泪水能带走部分压力,家长只需默默递上纸巾,给予安慰的拥抱; 还可以准备一个 “情绪垃圾桶”—— 日记本,让孩子把烦心事写下来、画出来。 不过要提醒孩子,宣泄情绪不能伤害他人、破坏物品,守住文明底线。 03 社交困境 融入与独处的“平衡木” 校园是孩子社交的主阵地,融入集体、结交好友能带来快乐与归属感,但偶尔的社交摩擦也在所难免。 孩子被同学排挤、嘲笑时,内心满是创伤,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诉说委屈,帮他们分析原因,是言语不当、行为冒失,还是无端被针对? 引导孩子主动沟通、解决矛盾。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享受独处。一个人的阅读、绘画时光,能沉淀内心、滋养想象力,不盲目从众,找到自我价值。 04 学业压力 变“负担”为“动力” 作业、考试如两座大山,沉甸甸压在孩子肩头,过重的学业压力常引发焦虑、厌学情绪。 家长和老师别一味强调分数,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方法。把大目标拆解成小任务,孩子每完成一项,就给予及时肯定与小奖励。 鼓励孩子多提问、多探索,让知识不再枯燥,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 05 电子产品“陷阱” 适度使用,守住专注力 数字时代,电子产品的诱惑无处不在。手机游戏、短视频新奇刺激,孩子一旦沉迷,不仅视力受损,专注力、思考力也会直线下滑。 家长要与孩子规定使用规则,如每天 1 - 2 小时,超时则削减次日使用时长。 还可以丰富孩子课余生活,安排户外运动、手工制作、参观博物馆等活动,用更有趣的事把孩子从屏幕前 “拉走”。 06 亲子沟通
版权所有 @湖南沐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湘ICP备19025679号-1 湘公网安备 43010402000858号 技术支持:善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