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习营

Parent learning camp

如果(2-10岁)孩子日常有这些表现,一定要尽快开始感统训练!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5-02-26 09:19| 阅读:118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坐不住”“学不会”“脾气大”,总以为是孩子调皮或性格问题,却忽略了背后可能隐藏的感统失调(感觉统合失调)。


感统失调并不是疾病,而是大脑对身体各感官接收的信息处理不协调,导致孩子无法高效适应环境、学习技能或控制行为。如果发现以下早期表现,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2-10岁孩子感统失调的早期表现




2-5岁幼儿期



  • 运动协调差:走路易摔跤、不敢上下楼梯、不会单脚跳,动作笨拙;

  • 触觉敏感或迟钝:抗拒剪指甲、洗头或身体接触,或对疼痛反应迟钝;

  • 语言发育滞后:口齿不清、词汇量少、表达逻辑混乱;

  • 注意力分散:无法专注玩一个玩具,频繁切换活动;

  • 情绪波动大:容易哭闹、胆小粘人或莫名暴躁。





6-10岁学龄期



  • 学习困难:写字歪扭、抄写漏字跳行、阅读速度慢;

  • 姿势控制弱:坐姿歪斜、写字时身体总趴在桌上;

  • 空间感差:分不清左右、方向感弱、常撞到桌椅;

  • 社交障碍:不敢主动交朋友、肢体动作僵硬、游戏时规则理解慢;

  • 自信心不足:因动作或学习能力落后同龄人而自卑退缩。



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感统失调?


1、不贴标签,科学评估是第一步


切忌盲目给孩子扣上“笨”“懒”“多动症”的帽子!感统失调需要专业机构评估(如儿童医院康复科、专业感统机构),通过观察、量表测试、行为分析等判断失调类型(前庭觉、本体觉、触觉等),避免误判耽误干预时机。


2、家庭感统训练:随时随地“玩中学”


感统训练不一定要去机构,日常游戏也能改善问题:

  • 庭觉训练:荡秋千、转椅游戏、平衡木行走;

  • 本体觉训练:青蛙跳、匍匐爬行、抛接球;

  • 触觉训练:用不同材质毛巾擦身体、玩沙子、光脚踩草地。

⚠注意:游戏需根据孩子能力循序渐进,避免强迫引发抵触。


3、专业机构训练:系统性提升能力


对于中重度失调的孩子,建议选择有资质的感统培训机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训练,例如:

  • 通过滑板爬行强化前庭功能;

  • 利用平衡台改善身体协调;

  • 借助触觉刷降低触觉敏感度。

家校配合效果更佳,家长可学习老师的方法,在家巩固练习。



写给家长的心里话


感统失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的忽视或过度焦虑。


  • 早发现早干预:6岁前大脑可塑性最强,干预效果更显著;

  • 避免“感统万能论”:感统训练需长期坚持,不能替代教育或心理疏导;

  • 用爱陪伴:多鼓励少批评,让孩子在安全感中突破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用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陪伴,孩子的进步一定会让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