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孩子努力,不如培养孩子专注力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08-21 09:35| 阅读:1207
Parent learning camp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08-21 09:35| 阅读:1207
我们总是用“努力”来激励孩子,却忽视了效率才是制胜的关键。真正决定成绩及学习效率的,根本不是努力,而是专注力。
以下是不同年龄段专注时间的统计数据,对比一下,你的孩子能专注多久呢?
5~7岁的孩子可以专注15分钟
7~10岁的孩子可以专注20分钟
10~12岁的孩子可以专注20-25分钟
这个时间是指孩子学习、写作业等“费神、费劲”事情的时间。
学习是要“费神、费劲”的事情,它需要孩子主动、持续的注意并不感兴趣的目标,而看电视、玩游戏是不需要“费劲”的,所以能“坚持”很久。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能长时间的看电视和玩游戏就不存在注意力问题,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很多孩子上了幼儿园,家长都会在心里暗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但过不了多久,一部分家长就笑不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幼儿园老师会对家长说——
“你孩子太好动,根本坐不住!”
“你孩子自控力比较差,不听指令,总是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旁边稍有动静就走神儿!”
......
现在受孩子“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问题困扰的家长特别多。只是,大多数家长虽然苦恼,却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注意力不集中!更不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长成一个安静专注的好孩子!
01
说到禁令,妈妈们都很熟悉,我们每天可能都要说上一百遍:
“别碰!”“别放嘴里!”“吃饭别看手机!”
可效果如何呢?
你越说别吃,他越要放嘴里尝一尝,你生气,故意做对是不是?
还真不是。
禁令,也是一种指令。听到禁令,我们的大脑会作何反应呢?
首先,唤起,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画面;
然后,再否定它,不去想。这需要大脑很卖力地抑制自己。
对于宝宝来说,同时在大脑中完成这两个连续的动作太难了,他抑制不住去做、去想的冲动。于是,大脑就主动剔除了否定句型中的“不”“别”,只构建了第一幅图!
结果是,你越禁止,孩子越要做。做完,他还满脸得意地看着你:妈妈,按你说的,我做到了呢!
而你却一脸生气,“没听到别踩泥坑吗?”
孩子疑惑:我按你说的做了呀,你为什么会生气?
这就是3岁之前的小小孩不听话的真相。
02
长大点呢?
能听懂禁令了,孩子为什么还是不听话呢?
自我反思一下,除了禁令,我们还会有
各种催促:起床,现在就起床,快点,立刻,马上,不然就来不及了……
各种提醒:洗脸,刷牙,然后吃早餐;耳朵后边洗了吗;别狼吞虎咽,多吃含维生素能长高;吃饭别看手机;离电视远点;早点睡觉;盖好被子……
各种叮嘱:出去别玩太疯;见到老师同学要有礼貌,上课要认真听讲……
各种安排:下午去上钢琴课;周末带你去看牙医……
各种批评:为什么房间乱得像狗窝;不想被没收 iPad 就给我听话……
让人不由地感叹:当妈不易啊!
不过,换个角度一想,咦?当个小孩也相当辛苦呢!我们的唠叨藏在“关心”里,可是对孩子,却可能是一种疲劳轰炸。
有妈妈会担心:我每天念叨,他都不听;如果我不念,岂不更糟?
好心酸!好无奈!唠叨来唠叨去,孩子还不领情。
好吧,抓紧时间,趁娃还没长出屏蔽我们的本领,赶紧学点能让他听进去的说话方式吧!
03
想让孩子听进去,以下三点很重要!
➤ 1、说“停”比说“不”好
对小龄宝宝来说,大脑处理“停”,比“不……”更容易。而且,说停,只是终止一个动作,语调里听不出责备的意思,宝宝更容易接受。
平时可以多和孩子玩停止游戏,类似123木头人,听到口令就要停止所有动作。
试试吧,很多时候,喊破嗓子都不如一个游戏管用。
此外,你还可以亲自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
示范正确的动作,引导宝宝明确正确的做法,比口头警告效果好用得多。
➤ 2、直奔事件本身,掐掉碎碎念
跟孩子说话,一定要直奔事件本身。啰里啰嗦说太多,孩子反倒抓不住重点。
比如,孩子房间太乱,你想让他收拾房间,那就直接告诉他,去把玩具收到整理箱,把书放回书架。
避免后面说出“你怎么这么懒”“我每天这么累,你怎么不知道体贴”“每次让你收拾房间都磨磨蹭蹭”之类的话。
➤ 3、信任孩子,用规则代替唠叨
事无巨细反复念叨,主要还是不放心孩子。
但唠叨是外因,绝对不是约束孩子的好办法。
与其唠叨招人烦,不如把唠叨变成规则。有了规则,孩子的主动性才能发挥作用。
规则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比如,每天看电视30分钟。那就设定好闹钟,让闹钟来叫孩子停止,而不是妈妈在一边反复催。
有位妈妈说,他们家从孩子两岁半就开始用这种方法,现在孩子4岁,基本上都能做到闹钟一响,就结束一件事情。妈妈催,孩子会说:“我们约定好的,就让闹钟来喊我好了,妈妈喊不算。”
定了原则,就要坚持原则,说到做到哦。
从小养成好习惯,妈妈省心,孩子也会自觉遵守。
好的妈妈是:我随时都愿意承认我的教育有问题,承认我曾经对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情,我愿意承认我的错误,我还愿意改善。
唠叨是出于爱,但如果这种爱得不到认可,那就只能及时改。
放下家长的架子,认真聆听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能带给家长太多的惊喜了,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上、向善的。
【沐苗教育】专业学习能力训练机构,专家领航,专家测评评估,为孩子量身定制的课程,定期召开教研活动针对孩子情况实时进行调整,师资定期培训提升,全面提升儿童专注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语言、情绪控制等学习能力,让每个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