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孩子能跑能跳,但运动能力却很差呢?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08-23 10:38| 阅读:1034
Parent learning camp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08-23 10:38| 阅读:1034
和一些家长聊天时,有些妈妈表示“我觉得孩子运动挺好的,能跑能跳,经常玩的一身汗。而且跆拳道、舞蹈、游泳等等之类都有在上课,可是你们测试出来,却说孩子运动能力弱、和同龄孩子有差距,这是为什么.. ...
现在很多孩子都会学习一些项目,但却不能说孩子“学了”,就都“会了”。孩子们对于新本领的掌握水平总是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家长容易忽略孩子的学习进度:比如是否和其他孩子进行的差不多?是否真的有掌握要领?
单纯的运动项目对于大孩子而言,确实可以部分体现出孩子感觉动作能力的强弱,但感觉动作能力的衡量却不能仅仅靠孩子会几个运动项目来判定。对于小孩来说,也并不是说孩子能跑能跳、跑得快、跳得高、运动量大,就一定是“运动好”。
感觉动作能力
肢体行为的成熟度能与多困难的运动器材或多成熟的人产生社交的能力,是最基础的智慧和理解能力,例如从运动中体会上下、快慢、轻重。感觉动作能力具有八大功能:松懈、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方向、节奏、变化,这八大功能有助于提升孩子对肢体的掌控度,会通过肢体成熟度影响孩子的玩法、社交,进而影响孩子的性格。
通常来说,感觉动作能力弱的孩子会有这几种现象:
1、因为玩法的成熟度不同而不能和同龄孩子玩到一起,很少产生社交。
比如体育课时,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但也总会有一些孩子因为不会玩,选择自己玩自己的;也有一些小朋友因为玩法的幼稚不成熟,会很快从游戏群里被淘汰,或自己觉得不好玩、不会玩就退了出来。
2、因为肌力不足导致孩子坐不住,没有办法配合老师学习。
比如有些小朋友上课坐不住,一会儿站起来走一走,一会在凳子上东倒西歪。通常老师会觉得小朋友上课不配合、甚至干扰其他小朋友,殊不知是因为小朋友肌力不足而导致的,才会通过“乱动”的方式让自己可以舒适一些。
3、感觉运动能力偏弱的孩子会表现的害羞、内向、不自信,会影响良好性格和心态的建设。
如果可以及时提升孩子的感觉运动能力,而不是批评、误解;当孩子可以有比较成熟的玩法时,孩子可以越来越配合老师上课时,那么他在生活中也会表现的越来越阳光、自信;在学业上才有可能越来越优秀。
如何提升孩子的感觉动作能力呢?
当我们理解“感觉动作能力”的八大功能之后,再去考虑如何提升这一能力,其实不难。可以从松懈、平衡、协调、肌力、速度、方向、节奏、变化这几个方面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练习项目;其实,孩子的能力是相互作用的。
有的孩子走路或跑步时容易摔跤,那么如何才让能让孩子走路或跑步时不摔跤呢?
让孩子摔跤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东西绊着脚、比如踩到鞋带等,如果这些客观因素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们就要分析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脚肌力?是否在走路、跑步时四肢正确配合?是不是走路、跑步时,节奏没有把控好?如果是,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来提升孩子的脚肌力、肢体配合及对节奏的掌控。有的孩子跑的很快,活动势头很“猛”,导致他们坚持不了长时间的运动或很容易摔跤,这种情况,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冷却动作”,通过慢蹲慢站、慢走等项目让孩子的节奏“慢下来”,进而“变得稳定”。
沐苗专业运动课程有很多,比如独角椅、触觉板、蹦床、平衡木、脚踏车等,根据小朋友的不同能力水平定制每节课的不同目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了感觉动作能力的基本练习外,我们会结合感觉运动能力提升后可能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在教学中做持续性的渗入。在提升孩子感觉能力的同时,渗入相应的规矩规范,让孩子学会、懂得遵守游戏规则、课堂秩序,让孩子懂得配合老师、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