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空间感?空间感到底有多重要?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09-24 10:09| 阅读:1512
Parent learning camp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09-24 10:09| 阅读:1512
当孩子越来越大,上了小学,很多父母发现,自己家的孩子成绩慢慢上不去了。尤其是学了数学,出现各种各样的空间思维题型的时候,孩子的空间想象力薄弱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地暴露了出来。
“空间感”又被理解为“空间想象力”,空间感穿插在各科学科中,有了空间感能分清主次,有秩序感,能理清脉络,层次等等。而且空间感体现在音乐、绘画、律动、整体性以及规则性等多方面的能力。
空间感好的孩子们,以后方向辨别能力也会很强,生活跟工作上也就更顺利,比如辨别道路的能力、开车驾驶的能力等实用的生活技能将会强于其他人。
事实证明,孩子具有很强的空间感,会对孩子的智力启发和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越早培养孩子的空间感,孩子会受益越多。
什么是空间感?
空间感是指对方位、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直观感觉,是对事物立体的、宏观的把握,同时还包含了对头脑中的视觉影像的操作、想象和创造能力。
空间感对孩子的发展影响长远,如对空间、距离的估测,对动作、运动的计划性,还有在绘画、摄影、建筑等活动中,对空间感都有很高的要求。
空间感对孩子有多重要?
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地理学院院长罗格·道斯提到:“如果不对空间思维加以重视,将无法培养出21世纪会学习、懂生活的年轻一代。”
在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们发现,同龄的孩子中有的很小就认识路,甚至还能指出东南西北,有的却不会认路,离家门口几米远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有的孩子画画只会画弯弯曲曲的线条,有的孩子却能画出有立体感的复杂图画。
大多数父母都极为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却往往忽略了空间感的调动,空间感培养是不容被忽视的一个大课题,空间感灵敏,助于理解力提高,就能对趋势进行判断,对规律进行把握。空间感的提高,可以促使孩子在学习知识、感知世界的过程中打开一个新的天地。好的空间感,是智商发展的前提条件。
缺乏空间感的后果
学龄前的孩子们,表现在无法很好的整理自己的玩具,恢复玩具之前摆放的位置;身体运动与目光方向不协调;不能很好的模拟动画人物或角色动作;无法辨别左右,没有方向感;不擅长玩四阶魔方等等。
大一点的学龄孩子,空间感的缺乏,学习上会导致审题不全面,数学模型在脑海中搭建很困难,几何框架,甚至四则运算等需要逻辑感来完成的题目,他们就会感觉困难无比。好的空间感对于孩子的读书写字、数学运算,以及其他较为复杂的学习问题意义举足轻重。
除了数学方面,空间感的缺乏会使得孩子前后、左右、上下的空间概念模糊不清。难以辨别物体之间差距,对立体概念也会觉得困难,基础累积如果落后了,等到高年级,数学的代数、函数等属于抽象思维,座标、几何图形属于空间逻辑,甚至在语文上也会有严重影响,比如写字在田字格时没有距离感,写作没有逻辑思维能力,无法构建大纲,这也是空间感匮乏的后果。
培养孩子空间感的最佳时期
每个阶段的孩子成长都有一些专属的特性,却常常被家长忽略。当你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调皮捣蛋,喜欢扔东西、藏东西、躲猫猫、转圈圈、垒高楼、找小孔……一整天下来没个消停的时候,不要着急呵斥宝宝。
孩子其实已经开始进入探索期,进入了空间敏感期。这段时间的孩子,探索精神变得更强,他们会用身体去感受空间的奇妙。
空间感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于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能力。当然空间感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来自国外的一项研究表示:人们80%的智力是在小学前后形成的,智力不比知识,后天努力不如前期开发有效。而3-8岁,正是培养空间感的最好时期。
这个时期的发展会影响:
立体空间思维方式发展,如画立体设计图,学习几何等。
方向辨认的发展,如何分辨东西南北,认路等。
空间概念想象力,如学习物理等。
家长应该如何做呢?
01
早期干涉培养
空间感在孩子3个月左右的时期就有明显的显现,这时候父母就可以着手训练孩子的空间感了。父母们要尽早干涉训练,越早教育,效果越好。
这时候很多跟孩子的日常互动就是累积孩子空间感的做法,比如父母可以手持物体移动,孩子的目光随着运动的物体而动就是观察和训练孩子的空间感的过程,或者在孩子的床前、代步车前吊一个小装饰物,孩子伸手去碰就会得到声音回应,这就是在激活孩子的神经元系统了。父母们通过转移发声物体,调动孩子的触觉、听觉和视觉的变化。
02
“说、学”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提出指示时,要尤为关注自己的叙述方法,注意使用正确的方位名词,比如,“到前面”“在左边”等。避免出现“这里”“那里”等模糊不清的概念。鼓励孩子接触不同的物体,通过活动不同的身体部位与物体接触,体验物与物距离感。
孩子可以走路的阶段,则利用肢体举动调动孩子的空间意识,比如引导孩子在一定范围的线或面上行动,让孩子掌握平衡感以及感受空间范围的方向,促进他们神经元的发育。在孩子学习写字时,鼓励孩子先在大纸张写字,控制手脑协调能力,练习大脑对肢体的控制,孩子空间感有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再逐渐规范孩子在田字格里写字,完成孩子对空间局部细节的把控。
在孩子学会表达并且足以简单交流的时期,引导他们认识自己身体的组合,教会他们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左右有什么,里面有什么,外面有什么。让他们分清楚方位名词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引导孩子动动脑袋摇摇手,以此获得对这些部位的感知,然后与方位名词连接起来。还可改变方式交流,让孩子们互动起来,反复回答“头在你身体的哪边”,“脚丫在你身体的哪边”等问题,将方位名词建立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让孩子通过方位的不同表达回应以身体部位,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空间感。
03
游戏培养
可以借助一些游乐设施里的空间几何的项目,比如圆形拱门、积木、城堡等等,以帮助孩子通过自身的运动,引导他们注意各种几何形态,调动多种感官去触碰不同形状的物体感受上下和里外,同时还可以感受高低,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同时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肢体平衡,手眼配合。
沐苗自主研发999学习能力教具,教学方法科学简单又易操作,是一种最新的学习手段和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手脑并用,刺激大脑细胞的活跃度,真正意义上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8000种玩法,打开孩子们学习通道,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最佳思维,塑造良好的情绪管理,提升儿童记忆能力、专注力、高效学习、轻松学习。
在孩子的教育教学课程中,没有空间感这一学科,但不代表它是可以被家长们忽略的。空间感是智力发展的土壤,是发展聪明才智的重要部件,空间感交织在生命的成长过程里,务必要在日常生活中巨细无比的小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是智力发育的前提条件之一。
家长一定要多给孩子提供“单独”行动的机会,在保护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较少的干预孩子的活动,营造出让孩子主动感知空间的氛围,利用自己身体部位形成对空间感的培养。
生活处处都是课堂,家长要从多方位指引孩子,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