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习营

Parent learning camp

父母课堂:本体感的重要性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11-06 09:44| 阅读:1190

你可能不知道本体感到底是什么,但你却每时每刻需要它。例如:我们上楼梯时,不用低头盯着台阶,脸朝前方,就能自如的上楼。想拧开矿泉水瓶盖,也不需要盯着瓶盖就能找准位置。可以非常自如的从口袋里拿出东西。这些都是『本体感』的表现。

本体感是来自肌肉、关节、肌腱、韧带、骨骼等深层组织的感觉。本体感觉的接受器,一是与控制肌肉张力有关的肌梭,二是与肌肉主动收缩张力有关的附着于骨头处的、肌腱。本体觉在人类的学习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了本体觉,才能做出手眼协调和双侧协调等动作。

本体感也是人们不怎么熟悉以及较少被提及的感觉系统,但它在人的发展中常被誉为“智慧的象征”,幼儿可以通过这种感觉对身体进行操控。本体感就好像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一幅感觉地图,有了它,即使不能听、不能看,我们也可以对全身有一个准确的掌握。

另外孩子的手眼协调、双侧协调性以及身体所有感官的自然协调性发展都依赖于本体感,对运动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切运动技能都建立在本体感的基础上。

常见的本体感失调

1. 怕高:对于一般人都可以接受的高度也无法忍受;下楼梯的时候会异常的紧张,双手紧握扶手;不敢从有护栏的阳台往外看。

2. 讨厌双脚悬空:不喜欢坐高脚椅或被高高的抱起,总是挣扎着要下来。如果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帮忙,有时会愿意配合一下,时间一久还是会吵着要回到地面上。

3. 不爱玩游乐场中的大型设施:例如秋千、滑板、攀爬架还有旋转木马等。

4. 不喜欢参加体能性的活动:例如跑步,骑脚踏车,滑雪橇或是跳舞等。

5. 不喜欢爬楼梯:一上楼梯就觉得不舒服,常常贴着墙走或是紧抓着扶手。

6. 容易觉得晕眩:不管是乘车,坐船,搭火车还是搭飞机,都很容易晕眩。严重一点的,甚至连搭乘手扶梯和电梯也会无法忍受。

7. 不敢往下跳:尽可能的避免做从上面往下跳的动作。

8. 容易头晕:被转几个圈就会失去平衡,头晕甚至想吐。

9. 不敢爬高:即使是双手可以抓牢的简单攀爬动作,他都不愿意做。

10. 动作缓慢:在一般操作中总是动作慢,比如上车下车,从车子里的前座移动到后座,或是在高高低低的路面行走等。

11. 担心坠落:上下楼梯的时候,比别的孩子还常紧紧抓住扶手。

12. 较偏好静态活动:不喜欢玩会移动的玩具,喜欢可以在固定位置玩的东西。

本体感失调的原因

a.担心孩子磕碰,限制孩子活动;

b.事事为孩子代劳,孩子缺少动手能力锻炼;

c.过度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使用电子产品;

本体感的重要性

1、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

本体感不良时,容易没有时间管理概念,迟到、做事拖拖拉拉。注意力一定程度上受到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分泌的影响,这三种重要的荷尔蒙能帮助个体将注意力转换成执行命令。如:写字、作业、打扫房间、收拾玩具。

幼儿训练注重感官活动与肢体动作的协调,这些运动可以增加神经传导物质,如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血清素浓度,启发幼儿的外部感官经验及身体内部的感觉经验与记忆,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以及身心平衡的状态下大幅度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并激发学习的驱动力。

2、思绪灵活、有弹性,抗压性高

本体感提升副交感神经活性,借此对抗交感神经的压力状态,改善幼儿固有的想法和行为,具有弹性有变化的思维方式,能够提升幼儿抗压能力,减少忧虑、紧张及害怕的情绪,促进幼儿自我调节的能力,例如:俯卧、翻身、爬行走路、跑步、跳跃、攀登等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促进神经网络含氧量并能活化神经细胞,幼儿通过肢体动作,培养抗挫能力、思考力和灵活性。

3、调节前庭觉和触觉的过度反应

本体感是最重要的神经调节器,其抑制功能可以帮助削弱前庭觉和触觉的过度反应。本体感活动包括提重的篮子、拉玩具箱、任何出力的活动或动作,包括关节的挤压及拉伸均可使过度反应的神经系统正常化,利用本体感活动可以减轻触觉过度反应和重力不安全感,并使神经系统维持在理想的警醒状态中。

4、改善冲动

当本体感发展良好,在肌肉与出力运动协调上能让身体放松,让大脑冷静、情绪稳定,孩子解决问题时便不会冲动行事。

5、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本体觉是自信心之本。本体觉是机体对来自自身信息的一种感觉能力,如果不能很好的发展对个体的自信心会有很大的挫败感,容易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

对于本体感不足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身体信息反应,给大脑创造更多辨别和修正本体觉的机会。在孩子还未学会爬的时候,家长可以用摇篮轻轻晃动,帮助孩子建立本体感的认知;等孩子具备运动能力后,可以带着孩子跑步,进行加速和减速的项目,带着孩子去打羽毛球,投篮等运动,锻炼身体敏捷性和运动企划能力,在每个阶段孩子的能力发展都有不同的训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