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习营

Parent learning camp

这些坏习惯会破坏孩子专注力,很多家长都中招了

发布者: | 发布时间:2020-12-08 10:44| 阅读:1029

和一些家长聊下来,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于专注力都有误解。

上面的家长,把专注力简单地理解成“长时间做某事的能力”,那就太片面了。能看一小时动画片的孩子,未必能做一小时作业。

因为注意力分为主动注意被动注意。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多属于被动注意,孩子并没有动脑;而看书、做游戏之类的活动,需要孩子对信息进行记忆、思考、加工,这时候的长时间注意,才是专注力。

专注力就是孩子专心做一件事的能力。专注的时候,孩子是安静的,眼神是平静的,脑子是思考的。

专注力好的孩子,做事情不容易被干扰;读书的时候能做到一目十行,学习速度会更快。专注力好的孩子还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状态切换也比较快。专注力好的孩子更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比如可以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而且状态切换比较快,愉快地玩耍之后,马上就能静下心来做一件事。

专注力和学习能力息息相关,宝宝从小能够专注做事,长大后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专注力有多重要

其实孩子生下来就拥有这个神奇的能力:刚出生几天的小婴儿目不转睛地看着床铃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那就是专注力最初的表现。

那么,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为什么长大了反而退步?这很有可能是专注力没有被保护好。

如果孩子常常专注做一件事,这种专注力就会逐渐成为他自身的品质;相反,如果总被打扰,专注力会慢慢丧失。

你的“热心”会破坏娃的专注力

其实孩子生下来就拥有这个神奇的能力:刚出生几天的小婴儿目不转睛地看着床铃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那就是专注力最初的表现。

那么,孩子天生就有专注力,为什么长大了反而退步?这很有可能是专注力没有被保护好。

如果孩子常常专注做一件事,这种专注力就会逐渐成为他自身的品质;相反,如果总被打扰,专注力会慢慢丧失。

而生活中,太多家长正在用他们自以为是的“热心”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当孩子认真搭积木或看书时,家长一会儿问要不要喝水,一会儿拿水果来喂,一会儿问要不要上厕所……

即使孩子玩得好好的,他们也依旧会担心孩子饿了、渴了、冷了……

孩子被频繁打断,不断被吃的、喝的所吸引,天生的专注力就被破坏了。

想让孩子听进去,以下三点很重要!

 1、说“停”比说“不”好

对小龄宝宝来说,大脑处理“停”,比“不……”更容易。而且,说停,只是终止一个动作,语调里听不出责备的意思,宝宝更容易接受。

平时可以多和孩子玩停止游戏,类似123木头人,听到口令就要停止所有动作。

试试吧,很多时候,喊破嗓子都不如一个游戏管用。

此外,你还可以亲自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做法。

示范正确的动作,引导宝宝明确正确的做法,比口头警告效果好用得多。

 2、直奔事件本身,掐掉碎碎念

跟孩子说话,一定要直奔事件本身。啰里啰嗦说太多,孩子反倒抓不住重点。

比如,孩子房间太乱,你想让他收拾房间,那就直接告诉他,去把玩具收到整理箱,把书放回书架。

避免后面说出“你怎么这么懒”“我每天这么累,你怎么不知道体贴”“每次让你收拾房间都磨磨蹭蹭”之类的话。

 3、信任孩子,用规则代替唠叨

事无巨细反复念叨,主要还是不放心孩子。

但唠叨是外因,绝对不是约束孩子的好办法。

与其唠叨招人烦,不如把唠叨变成规则。有了规则,孩子的主动性才能发挥作用。

规则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比如,每天看电视30分钟。那就设定好闹钟,让闹钟来叫孩子停止,而不是妈妈在一边反复催。

有位妈妈说,他们家从孩子两岁半就开始用这种方法,现在孩子4岁,基本上都能做到闹钟一响,就结束一件事情。妈妈催,孩子会说:“我们约定好的,就让闹钟来喊我好了,妈妈喊不算。”

定了原则,就要坚持原则,说到做到哦。

从小养成好习惯,妈妈省心,孩子也会自觉遵守。

好的妈妈是:我随时都愿意承认我的教育有问题,承认我曾经对孩子做错了一些事情,我愿意承认我的错误,我还愿意改善。

唠叨是出于爱,但如果这种爱得不到认可,那就只能及时改。

放下家长的架子,认真聆听观察孩子,你会发现孩子能带给家长太多的惊喜了,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向上、向善的。

【沐苗教育】专业学习能力训练机构,专家领航,专业测评,为孩子量身定制的课程,定期召开教研活动针对孩子情况实时进行调整,师资定期培训提升,全面提升儿童专注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语言、情绪控制等学习能力,让每个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